勝利堡 ‧ 馬祖戰地文化博物館

海防據點 Coastal Fort
海防據點是海島防禦的第一線,主要任務是扼守澳口、控制灘頭、固守要點,並且監視海上動靜。為了有效阻絕敵人的攻擊,配備各種輕重武器,據點之間構成嚴密的火網。
Coastal defense is an island’s first line of defense. Its main objective is to secure, monitor, and maintain control of the port, the beach and other strategic locations. Forts are well armed with a variety of light and heavy weaponry and form fire traps with adjacent forts for enhanced defense.

勝利堡別稱擎天堡,位於南竿島北面突出的島礁上,是環海岸線編號01的據點,與94據點、09據點互為犄角,構成交叉火網,扼守福澳港、清水澳與珠螺澳。因座標落在防禦的軸線上,受層峰高度重視,民國52年5月7日彭啟超指揮官陪同蔣中正總統,巡視這座示範據點,留下歷史紀錄。 卸下防衛重任後,轉身成為馬祖戰地文化博物館。

大漢據點位在鐵板澳突出的岬角,扼守北海坑道出入口,與梅石澳的33據點互為犄角,並且與莒光島遙遙相望,共同監控閩江口海域與空域。配屬強大的海空武器與火網。大有體現「緊扼海疆、大漢天威」聲勢,取名大漢據點。 據點由67師(別稱登步部隊)佈建,於64年開鑿年餘後完工,是少數具有三層立體防禦的工事,下層擁有四條支坑道與四座90高砲砲堡,過去可容納一個砲兵連隊駐防。

一線天又稱天王澳據點,監控東引島東南面海域與安東坑道。據點藏身於特殊而陡峭的海蝕溝,地形相當隱密險要,過去是軍方重要的示範據點,長久以來保持神秘的面紗,遊客僅能在坑道入口處聽濤,並瞻仰參謀總長賴銘湯將軍在岩壁上題字「天縫聆濤」。 2019年開放後,遊客得以已走入花崗岩下暗藏坑道,感受過往國軍官兵開鑿坑道的艱鉅與辛苦。

32據點鄰近西莒坤坵趙大王廟,監控島西與蛇島海域。因入口照壁之題字,又有「威鎮閩江」的代稱。 32據點曾作為示範哨所,駐紮人數相當於一個連部的兵力。除官兵、士兵外,此據點也曾飼有狼犬,軍階為中士,每月由連部行政士造冊關餉。

11據點又稱大膽據點,監控大澳山東面的海上動靜,火力可以涵蓋螺山、蚌山在內。據點是由國軍第9師(別稱大膽部隊)駐防北竿島時佈建,於民國62年11月竣工。大膽部隊大有來歷在八二三炮戰時,固守烈嶼與大二膽的防務,立下戰功,獲頒榮譽虎旗,當時師長即郝柏村將軍。

56據點別名金剛堡,位於東莒島燈塔所在制高點,監控東北面海面與福正港。北側接管鄰近的東莒島燈塔,平時擔負作戰後勤任務。據點外觀頗具古代城堡造型,因位置居高臨下,設有機槍堡陣地又配備地對空的防禦武器,可觀測並驅離敵方偵查機臨空偵搜。 善用陡峭的海岸地形,與北邊54、55據點所在的大砲連以及燈塔北營區,共同扼守東西莒之間水道,形成一道堅強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