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道野餐探險隊
馬祖坑道密度量居冠,也有大量正待活化、轉譯的坑道,你走過幾個坑道?曾在裡面做什麼?想在裡頭做什麼?
快和我們一起探索未活化的但珠螺居民心中深深記得的童年防空洞,
並和我們一起邊吃邊玩,邊玩邊吃,共同品嚐在珠螺國小防空洞野餐的滋味。

109年10月21日帶著勝利堡19人夜訪探險隊進入珠螺上村防空洞,引發夥伴對防空洞建置歷史、建築功能設計,想像民防隊與軍人共構的歷史,並在黑漆漆的防空洞,感受居民躲藏空襲的感受,透過提示引領夥伴們探索空間探查的線索與方式。

馬祖文史工作者王花俤指出,上村防空洞為何俊少將師長兼指揮官(46.05.01至47.11.30)主政時期建造的防空洞,指揮官三度來馬祖,對地方建設貢獻很大,因此這座防空洞很有價值。上方有安全分署與救災總會捐贈,基本上是美國援助單位,很多防空洞都是美援協建的,47年正好是823砲戰,也是空襲警報是頻繁的年代,823後開始單打雙不打,由空襲轉而躱砲彈的功能,因此村民記憶猶新。
當天探險發現,有別於其他防空設施僅二連棟規模,此防空洞共有四連棟,且牆壁上有整齊對應的洞,以大型罐頭鐵罐穿越水泥懸掛在牆面約一半處。依據基隆講師的經驗,相關洞的功能可能掛木頭睡覺用。王花俤認為,洞有可能是架子,不見得是睡覺用,也可能擺放戰備物資,墊高是為了防潮,因戰地時期一般據點或防空洞都有六屯的目的(屯水、屯糧、屯彈藥、屯建材)等。

探訪的過程中,我們採用提示的方法,帶領夥伴探索防空洞,找到關於這個防空洞的相關線索
最後再回到活化的「珠螺國小防空洞」,考驗大家的觀察力與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