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戰地中學 - 馬祖初級中學


馬祖初級中學

民國四十六年,馬祖南竿草創第一所初級中學。在此之前,馬祖列島只有幾所小學。因為在那個年代,「求學」是極少數人會走的人生道路,在傳統觀念裡,男生小學畢業,粗識文字懂得簿記,具備當學徒的一技之長,就足以謀生活了。要不然討海捕魚、種田砍柴,別無他途;女生則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找個好婆家嫁人,幫忙家事、養兒育女才是本業。

當時的馬祖正實行戰地政務實驗,馬祖初級中學由馬祖地區防衛司令官何俊中將擔任第一任名譽校長,專任校長招北恩先生負責校務。全校學生,無論來自南竿本島或離島一律住校,睡大通舖、吃大鍋飯,過著像軍訓管理似的生活。

學校內幾間老舊矮小石砌木造瓦房,宿舍、教室、禮堂皆以輕鋼架鋁皮建造,座落在一塊突起的土丘坪上,鋁皮牆壁顯眼處以紅漆書寫精神教育標語,禮堂司令台兩旁水泥柱則峻刻一副柳體聯語:「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氣勢宏偉,雄視校區。這些輕鋼架鋁皮建造的教室、寢室和四周地部隊營房、倉庫沒有兩樣,乍看之下就像是新兵訓練基地。

不僅校園環境像新兵訓練,學生的日常作息也如同士兵。早晨起床鈴聲一響,大家從睡夢中驚醒,生活管理組長站在寢室大門前,尖銳的哨子聲和「起床!」的吆喝聲,揭開一天生活的序幕。緊接著整理內務、漱洗後,全體師生在升旗台前廣場集合,值星班長報告人數,開始上午升旗、體操、早自習、早餐以及一天七節課程活動;下午降旗或晚餐後至晚自習的這段時間,每個人一定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拿著自己的臉盆到來回路程大約十五分鐘的井邊取水,端回來放在床下一字排開,作為第二天早上盥洗之用,否則,升旗準會遲到,只是第二天端出來洗漱時,水面上已經佈滿了一層薄薄的灰塵,我們輕輕地潑去一些,照洗不誤。

偶而,學校於週末假日,會洽請駐馬美軍顧問組到校,免費放映一場電影供師生欣賞,多半是外國片,放映在一塊大白布上,很少有中文翻譯字幕,只見影像晃來晃去,同學們都看得聚精會神。還記得某一次放映一部美國西部片,片名是「神鞭大俠」,男主角行俠仗義,摘奸發伏,飛簷走壁,神乎其技,看得我如癡如醉,片長達三小時之久,竟然大家都忘了九點半晚點名時間,只聽到一位同學吆喝一聲:「點名了!」大家才都作鳥獸散,慌張無奈地跑回寢室。

星期天是離島學生最難排遣的時候,學校規定,只有本島學生於週末環境大掃除後才准回家留宿,到星期天下午規定時間前返校;而離島的學生,因為交通不便,必須等到學期結束放假才能回家。一個十二、十三歲的小孩,初次離家,思家之情自是難免,其心情鬱卒亦可想見。有時本島同學會帶些菜回校分享,使我們既感激又難過,到了晚間,還偷偷地躲在被窩裡抽泣,什麼時候睡著了也不知道!

不過長久下來,也麻木不仁、無動於衷了,而且一想到星期天可以悠閒地睡大覺、可以多吃點加菜;到了冬天晚上,可以借用旁邊同學的棉被,墊一床、蓋一床,暖和的好心情,思家之情也就一掃而空了。

本篇文字多數改編自:

山房雜俎- 一星如月看多時(作者:陳國春 ) 如有雷同,不是巧合 — 覺得酷。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