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漫步戰地標語時代路徑

兩岸對峙時期地區構建軍事工事,主要目的就是要保持戰力、發揮戰力,同時也是軍民共同求取安全及安定的基礎,各種軍事工事從坑道、據點、砲陣地、碉堡、反空降樁 、阻絕設施,到精神標語都屬有形及無形的軍事戰力。



潛藏在島嶼上的標語具有喚醒全體軍民精神武裝,戰場重要性及對民心士氣的影響。

透過遊走路徑,讓大家深知標語時代的劃分,以及學習欣賞、關心生活中習而不察的標語和軍事設施。




路上、房子上、石頭上滿滿都是標語,馬祖的標語如何影響在地與藏在生活中?

透過遊走標語的路徑漫遊島嶼。了解標語建制過程與豎立的時代意義


【路徑、標語與聚落關聯】

本次路徑主要看兩個聚落的戰地文化景觀,標語是戰地文化景觀中的附屬景觀。

前往兩個南竿島的聚落——介壽與梅石,戰地時期給兩個村莊不同定位,介壽村屬東區,離對岸較遠,周圍大部分是後勤補給的單位,環山路上有飛駝山莊、台灣銀行、郵局,都是軍中管理財務的單位;梅石村是屬於休憩中心、文康中心,其中分四大部,其中最有名是育樂部(軍中樂園)。

由介壽村出發,到當年的枕戈待旦,以及福澳看進來的福山照壁,約五層樓高,民國約七十年建設福澳碼頭同時期的產物。最初的枕戈待旦在馬祖高中附近,接著往上走到體育場,有軍中最早的幹訓班,留著精神標語,接著看到很大的石刻寫著勝利之路,一路走聚英路到福澳嶺。

上車到清水枕戈待旦,接著到三槍堡、勝利十大保證、梅石文康中心、中興嶺,最後回到勝利堡,論述精神標語,用系統性的方式論述馬祖具代表性的精神標語,不同時代代表的標語,隨著軍方的戰略改變,標語形式會同步調整。







連江縣政府早期是南竿鄉公所,當時介壽村靠東面叫東面山,在馬祖一個村莊有兩面山的時候,是用相對位置取名,隴在馬祖話代表谷地,山凹的谷地,旁邊有小溪通過。馬祖高中的地理位置在澳口的裡面叫「隴裡」;介壽堂上方,現在台灣銀行的位置,早期稱作「芭蕉隴」,此區地形像芭蕉,酒廠前面這塊稱作中隴。最重要的兩條街分別是八方雲集後面的舊街,以及前幾年受到火災的新街,軍管時代新街非常繁華。




針對區域的文化景觀導覽路徑,精神標語對馬祖來說附屬在軍事文化景觀的部分,很容易被忽略,但馬祖精神標語密度很高,幾乎五步可以看到小標語,七步看到大標語,轉一個身看到大型照壁,同時擔憂隨著時間以及開發和民眾意識抬頭,為了建設而影響在建物上面的標語,導致一個個消失。


【精神標語的價值與變遷】

有三個重要的價值,一是屬於心靈作戰任務,類似心戰喊話,安心軍心效果,二是標語裡可以對應到時代脈絡,國際與國內情勢轉變,標語也會跟著改變,看到不同時期的標語從1949年之後,經歷過四個時期的戰略改變,今天講的內容主要是戰略改變,標語也跟著改變。


針對區域的文化景觀導覽路徑,精神標語對馬祖來說附屬在軍事文化景觀的部分,很容易被忽略,但馬祖精神標語密度很高,幾乎五步可以看到小標語,七步看到大標語,轉一個身看到大型照壁,同時擔憂隨著時間以及開發和民眾意識抬頭,為了建設而影響在建物上面的標語,導致一個個消失。


【精神標語的價值與變遷】

有三個重要的價值,一是屬於心靈作戰任務,類似心戰喊話,安心軍心效果,二是標語裡可以對應到時代脈絡,國際與國內情勢轉變,標語也會跟著改變,看到不同時期的標語從1949年之後,經歷過四個時期的戰略改變,今天講的內容主要是戰略改變,標語也跟著改變。


以前戰術會隨著戰略改變,戰略隨著政略改變,政略隨著國企情勢改變,彼此環環相扣,第三個精神標語展現軍中書法藝術,找能寫標語的士兵書法底子步錯,有時是名人寫好送給軍方,屬於藝術的一種,在文化景觀中有三個重要的價值,歷史的價值、科學的價值、美學的價值,文化景觀三種價值通通都能夠論續,精神標也同時包含此三種價值。


精神標語和傳統民俗療法相似,例如民間習俗中,路衝地區會設立泰山石敢當做避邪功能,精神標語形容成民俗上的石敢當,亮島的精神標語「一兵守哨 萬軍安全」取得心靈安全的作用,在每一個民居的牆上,入口的地方,營區門口,對聯的形式,都是有相似形式出現 通常是已對聯形式展示 鵲橋「大丈夫效命疆場 小女子捨身報國」展現女子對戰地服務精神,兩棲連的前身是成功隊,對聯為「海域殲敵耀英豪 龍騰虎躍衛國疆」。


連廟宇都有對連,福正村天后宮「國仇家恨誰不知消滅共匪定千秋 親恩兄義一身殉感動人心傳百世」,甚至把媽祖在馬祖的傳說故事對映在對聯中。以前許多廟宇是軍方協助建立或修復,馬祖村天后宮民國90年改建,整個拆掉重建,以前廟裡的對聯同樣提到反共恨匪的情境。


1949年以後冷戰局勢演變與精神標語回應

資料者來源:馬祖戰地文化遺產學會理事長王花俤2020.9.3


第一個時期是兩岸軍事對峙時期,於1949-1981年,兩岸軍事衝突期,心理作戰方面隨著戰略脈絡相同,目標是反攻復國,大陸為主戰場,海峽為支戰場,戰略構想是以守為攻,穩定前線,控制海峽,待機反攻。兵力整備是陸軍決勝負,因此當時陸軍裝備優先於海空軍裝備。

此階段的馬祖戰地經營方面分為三個時期 1949-1956、1956-1965、1965-1980年,精神標語因為當時發生的事件影響以及整體情勢而轉變。


攻勢防衛階段標語:消滅朱毛漢奸、光復大陸、解救大陸同胞、檢肅匪諜


1949-1956年

1958年蔣中正總統巡視馬祖,1949年馬祖有三股勢力,南北竿屬於兩洞七師進駐南北竿,莒光為東海部隊從川石島進駐西莒,當時指揮官是海軍出身,原先是馬尾的海軍撤到馬祖後,將這一批海軍改制為馬祖巡防處,海軍巡防處長關鏞,也是馬祖守備區第一任指揮官。


1949年吳石匪諜案,吳石是國民政府轉進台灣後,破獲階級最高的匪諜案,吳石稱作密探一號,他是福州閩侯人,官拜中將是國防部參謀本部次長,1950年6月25號韓戰爆發,當月27號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執行中立政策,1953年韓戰爆發讓國民政府有喘息機會,原本美國在對華白皮書提到,幾乎是放棄國民政府,轉而想和中共關係,但是韓戰開始後,東亞地區態勢有很大的改變,為了牽制韓半島,西方公司進駐協助東海游擊部隊,稱作海上保安第一中隊,司令為王調勳,協助東海部隊作敵後工作,1954年中美共同條約簽訂,美軍顧問團進駐南竿,接受美援,1949年之後台灣經歷三次的台海危機,第一次就是1953年的九三砲戰,中共想要測試美國的底線,美國跟台灣簽定共同防禦簽訂條約後,1955年一江山失守大陳島撤退,將部分軍力轉到金門馬祖防衛,因應時局的改變,馬祖守備區指揮部成立,東海部隊整編,1955年東海部隊編入正規軍。


國民政府認為振奮,認為反共契機來了,對映標語「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完成」

民國41年蔣經國到白犬島,見王調勳,當時東海部隊司令,留下「島孤人不孤 人窮志不窮」,大家認為此精神標語為大膽與二膽的精神標語,其實是先題白犬的東海部隊。

民國44年大陳島撤退後,美國希望國民政府連同金門馬祖都要放棄,願意運用第七艦隊協助撤對,蔣中正反對,堅守金門馬祖,也是「確保馬祖」標語的由來。民國39年吳石案後,出現檢肅匪諜的標語。



戰地政務時期初期(1956-1965)

1962年成立國光作業室,執行反攻大陸的計畫,秘密基地在三峽。

1966年以前海軍可以將中國沿海一代全面封鎖,海軍艦體甚至可以到大陸沿海島嶼,可見當時海軍力量強大,可是1966年中共海軍戰術與設備有很大的進步,在三次海戰中(五一海戰 八六海戰 烏坵海戰)國軍受到嚴重的受創,讓蔣中正反思當年反攻大陸的國光計畫力量是不足的。

1966年大陸發生文化大革命,此時蔣中正轉換為三分軍事,七分政治,開始談三民主義。

戰地政務時期最常見的精神標語「管教養衛」。管,表示行政上的管理與統治。教,表示教化;養,表示民生建設;衛,表示自衛總隊。

1960年國光計畫成行時,將所有戰力地下化,衍伸的標語「保存戰力於地下、發揮火力於地上」。

47年題字的枕戈待旦其實在中央日報於民國44年10月23號就已經出現。

亮島原稱作浪島,一位風浪大,蔣經國巡視後改為亮島,對應「亮照大陸 島立天中」標語。


戰地政務中期的情勢(1965-1980)–由攻轉守

1975年至1976年前後,兩岸重要的人物在這兩年相近過世,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蔣中正。1966年中共文化大革命,對岸破四舊,精神標語出現「復興中華民族」



1982年至1993年的戰略

兩岸關係從冷戰進入冷和,精神標語開始從島內建設開始。

防衛固守、有效嚇阻階段標語:為台澎金馬百姓安全福祉而戰,為中華民國國家生存發展而戰。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